<strike id="omwmzbs"><meter id="omwmzbs"><source id="omwmzbs"></source></meter></strike>
<progress id="omwmzbs"><source id="omwmzbs"><xmp id="omwmzbs">
    <b id="omwmzbs"><output id="omwmzbs"></output></b>

      
      
      <pre id="omwmzbs"><progress id="omwmzbs"><rt id="omwmzbs"><noscript id="omwmzbs"></noscript></rt></progress></pre>
      1. 走進鄉村沃野 講述郵政故事

        2023-11-08來源:中國郵政網

          今天是第24個中國記者節。記者,是一個永遠在路上的職業。他們不是在采訪現場,就是在前往現場的路上。今年,本報開展了“高質量發展蹲點調研行”主題采訪活動,組織記者進行為期一周的蹲點采訪。這一次,記者們俯下身、沉下心,深入深入再深入,貼近貼近再貼近,與村黨支部書記、“新農人”、返鄉創業者促膝交談甚至同生活同勞動,到農村支局、鄉村振興金融工作室、郵政便民服務中心跟班采訪。通過多維度考察、沉浸式體驗,記者們采寫出一篇篇切切實實沾泥土、帶露珠、冒熱氣的調研報道,記錄下各地郵政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與亮點經驗,展示出中國郵政改革創新的嶄新成果。讓我們通過參與“高質量發展蹲點調研行”采訪活動的6位記者的講述,再一次走進發生在廣袤鄉村沃野上的郵政故事,共同感受郵政記者的“綠色情結”。

          周唯:靜下心來 蹲下身去

          作為一名老記者,參加過中國郵政報社組織的很多次主題采訪活動。每一次主題采訪,都是一場對人生閱曆和職業經曆的極大豐富;當然了,也是一場對體力和腦力的極大考驗。 

          今年的主題采訪任務有點兒不一樣,要在一座村莊蹲點一周。我們的目的地是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。昊苑村說大也大,僅葡萄種植面積就超過1.8萬畝;說小也小,圍繞村民集中居住區走一圈不過半小時。以往的采訪,每天醒來就是出發,行走貫穿采訪始末。而這次的采訪則需要靜下心來,蹲下身去,抽絲剝繭,順藤摸瓜,了解更多故事,收獲更多風景。 

          因為蹲點,我對這座村莊得以了解和向往。村民用自己的勤勞和勇敢,讓昔日“風吹石頭跑,遍地不長草”的昊苑村變成綠樹成蔭、葡萄成片、道路寬闊的新農村,各具特色的酒莊、民宿如雨後春筍般迅速興起,産業興旺,生态宜居,生活富裕……從荒蕪一片,到生機勃勃,生動诠釋了“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”。 

          因為蹲點,我對村民的生活得以知曉和理解。郵政便民服務中心已然成為昊苑村的“經濟中心”,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在這裡彙集,讓村民享受着與城市居民無差别的商品和服務。專注蔬菜大棚種植的王豔娟,60多歲開始學習養蜂的陳育孝……創業潮在村裡催生出更多的“新農人”,他們在為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。 

          因為蹲點,我對采訪對象得以熟悉和親切。堅持為村民服務的便民服務中心負責人趙正強,每天把包裹運送到村莊的郵政代辦所負責人孟秉财,在酒莊間奔忙攬收包裹的郵政攬投員葉萬文,為村民辦理貸款的郵儲銀行西夏區支行客戶經理任兆虎……他們像一群忙碌的小蜜蜂,在昊苑村飛來飛去。如果說便民服務中心是郵政在昊苑村播下的希望種子,那麼有了“小蜜蜂”的辛勤勞作和付出,就一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。 

          采訪結束後,登上民宿的頂樓,遠眺巍峨的賀蘭山,我心生感慨。如果說以往那些行進式采訪如同奔騰激昂的公路片,那麼這次蹲點調研采訪則是溫婉低沉的紀錄片。奔騰也好,溫婉也罷,因為忙碌,因為溫暖,我想,我有了堅持做記者的理由!

          臧弋萱:用心寫好每一篇報道

        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記者節。這是我從事郵政新聞工作以來過的第8個記者節。 

          如果問郵政記者是幹什麼的,你可能會聽到采訪、寫稿、選題、策劃、方案等N個抽象名詞;你也可能驚訝于他們的行蹤不定,明明前幾天發的朋友圈是在西藏裹個大棉襖抱着氧氣瓶,可轉眼間就穿着正裝出現在北京某大型展會。人們常說,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郵政。可我想說,隻要有中國郵政的地方就會有郵政記者的身影。因為那裡是他們踐行腳力、眼力、腦力、筆力的沃土。 

          8年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不算短,但在這個媒體與企業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裡,我好像并沒有攢下多少“寶貴經驗”。從傳統媒體、新媒體再到融媒體,一個記者被賦予的角色越來越多,甚至要成為一個能采會寫、能拍會剪還要出鏡的“全能俠”。而作為郵政人,深受“一封信、一顆心”職業精神的感染,所以作為郵政記者,我想也應該是“一篇稿、一顆心”,用心、用情去采寫好每一篇報道。新聞報道的手段變得多元化了,但記者求真務實、勇于探索的初心不能變。 

          今年9月,我參加了“高質量發展蹲點調研行”陝西站的采訪。前期了解到,漢中市城固縣郵政分公司隻是一個普通的縣級分公司,其儲蓄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卻能位列全縣金融機構第一,金融客戶規模、客戶滲透率位列全省縣級郵政第一。他們的閃光點到底在哪兒?反複詢問後,我們這些“挑剔”的記者也沒能得到心滿意足的答案。帶着這個問題,我們深入城固縣分公司金融業務部、農村支局和“職工小家”,跟随郵政職工走訪村民。随着采訪調研的深入,我發現郵政職工在交流時的禮貌謙遜和工作中的細節把控,都帶着直抵人心的力量——這或許就是城固郵政推進高質量發展、成功獲客吸金的秘訣。 

          在“流量為王”的時代,隻有那些飽含溫情、直抵人心的作品才是高質量的作品。作為郵政記者,每一次采訪、每一次報道、每一次拍攝,都要用心用情,打磨出真正有溫度、有深度的精品力作,哪怕跋山涉水、風餐露宿,我也心甘情願!

          柏濱豐:深入肌理 共情變遷

          出發前尚有顧慮:隻蹲一個村子?能撐起四五千字的報道?有足夠的厚度和深度? 

          風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瀾之間。誰說不能呢?我跟随采訪組,深入海南省儋州市蘭洋鎮海孔村,多維度觀察、沉浸式體驗“郵快合作”,看它如何在鄉土情結的頑固與粗粝中,在經濟轉型的變革與創新中,在市場化浪潮的洶湧而至中,打出一個清脆的、與時代共鳴的響指。 

          我們走進村裡的綜合便民服務站,走進村民家,走進橡膠林……與村民交談,體驗他們的日常,既看見了傳統的民風肌理,又感受到“郵快合作”激發的鄉村新活力。 

          蹲點調研,曆來是記者重要的采訪方式:選擇某個地方,較長時間停留或多頻次訪問,以求對某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區、問題、人物等,獲得深入、全面的了解,形成有深度的報道。 

          信息時代,蹲點調研“老掉牙”了嗎?不。無論信息技術多麼發達,始終不能替代“從群衆中來,到群衆中去”。蹲點調研,既不是按照預先拟定的理論框架收集材料,也不是根據調查材料簡單歸納一般結論,而是直觀社會本身,以鮮活的人、事、物,反映調查對象本質,給人以啟示。 

          正如新聞學教授杜駿飛所說,“隻有當我們抵達了人,我們才可能真正抵達新聞”。做好蹲點報道,不是簡單的記錄,而是通過典型的人和事的跟蹤采訪,認真傾聽基層百姓最真實的想法,挖掘最鮮活的新聞素材,既反映百姓心聲,也體現時代特征。 

          每一個村莊裡都有一個中國,每個村莊都是一個在大曆史中忽明忽暗的小局部。我們蹲在海孔村,走着、看着、聊着、感受着,把随手可拾起的一個個小切片,拼成一支多彩的萬花筒,從中窺見“郵快合作”的大圖景。 

          在那裡蹲得越久、紮得越深,我就越發深刻地感受到: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,厚植着郵政延續百年的根脈與靈魂,更蘊藏着郵政邁向未來的基因與密碼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,郵政不是悄然遠去的背影,而是勇毅擔當的奮進者,是中國大地上拔節生長的力量,是時代華彩下生機勃勃的未來。

          葉雨晨:用鏡頭記錄奮進者

          7月初,我以編導、攝像的角色,參加了“高質量發展蹲點調研行”江西站的采訪活動。一周時間裡,我見證和記錄了郵政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取得的顯著成果,深刻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年輕記者的責任和使命。 

          在為期一周的蹲點采訪中,我深入郵政便民服務站、走進農民合作社、漫步臍橙種植園,與村黨支部副書記、臍橙種植專業戶、返鄉創業人員面對面交流。從他們的言談話語中,我感受到了鄉村振興帶給農村真真切切的變化,帶給農民實實在在的收益。我用攝像機記錄下所見所聞,力求為觀者提供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。 

          在采訪過程中,我采取獨特的視覺角度和拍攝技巧,深入挖掘和呈現郵政在服務鄉村振興中的新作為。我特意選擇在黃昏時分拍攝郵車在山間小路上行駛的場景。蜿蜒前行的郵車,讓人能直觀地感受到郵政在連接城鄉、服務鄉村中的重要作用,而郵政員工不畏艱辛、勤勞奉獻的精神也随着行進的郵車直抵人心。 

          在與村民親切交流的畫面中,我運用适當的剪輯節奏和富有情感的音樂,強化畫面的感染力,突出郵政員工與村民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系,展現了郵政在服務鄉村振興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和具備的資源優勢。同時,我還緊随郵儲銀行業務專員的腳步,深入農戶家中,通過獨特的鏡頭捕捉他們認真傾聽農戶需求、提供金融服務的真誠與專業,反映郵政金融在推動普惠金融落地農村、服務農業、惠及農民中所取得的成果。 

          這次實地采訪,讓我深刻地理解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,同時也感受到中國郵政在服務鄉村振興中的責任與擔當,從而增強了我作為郵政記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。每一個真實的故事都值得被講述,每一個細微的進步都值得被記錄。我要繼續講好鄉村振興中的郵政故事,書寫中國郵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。

          趙薇康:奮筆書寫時代的交融

          今年,我有幸參加了“高質量發展蹲點調研行”湖北站的采訪活動,與郵件一起坐上公交車,感受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郵政日新月異的變化。 

          看着公交車外秀麗的風景,很難想象在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村這樣一個曆史底蘊豐厚的鄉村,郵政借助新型公交車,為“農産品進城,工業品下鄉”構建起快速的物流通道。不論是公交車的車型,還是郵政的信息化手段,盡顯新時代、新征程下的便捷與高效。穿行鄉間的公交車,繁忙的綜合便民服務站,面對直播鏡頭的茶葉種植戶,勾勒出鄉村美、産業興、農民富的嶄新畫卷。 

          “羊樓古巷青石幽,洞莊百年木樓秋。千載修得茶香繞,觀音泉韻洗風流。”自唐太和年間皇帝下诏普種山茶起,羊樓洞村就開始培植、加工茶葉,成為青磚茶的原産地。天色已晚,在沿街燈籠的引領下,我們的郵車開進曆史悠久的小巷,現代郵政與曆史街巷碰撞出了絢麗的火花。郵車停靠的地方是一家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。在這裡,不僅方便村民領取網購的快遞,還能代銷當地的特色産品,搭上“客貨郵”的順風車發往各地。 

          站在夜晚的青石闆街上,穿着古裝的遊客來來往往,透過點點燈光,仿佛看到了百年前人們走進驿站的場景。如今,郵局還在,新一代郵政人秉持不變的服務精神,與時俱進,開拓創新,深化與各方的溝通協作,以更加快捷、高效、便利的方式服務着人民群衆;直播帶貨、無人車投遞、自動化分揀……百年郵政正随着科技的發展、時代的進步煥發出新的活力。作為一名記者,我将不斷跟随郵政高質量發展的腳步,用鏡頭和筆尖記錄下更多的郵政變化,講述好新時代的郵政故事。

          袁威:在新聞第一線執着前行

          今年,是我從事郵政新聞宣傳工作的第一年;今天,是我親曆的第一個記者節,激動的心情與幸福的感覺交織在一起。 

          這一年,我第一次以記者身份參與了“高質量發展蹲點調研行”黑龍江站的采訪活動,深刻感受到何為“看似尋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卻艱辛”。獲知具體的采訪任務時,作為記者“小白”的我着實感到壓力巨大。而當采訪組進入采訪現場後,黑龍江省甯安市小朱家村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、村民對郵政服務發自内心的贊譽、當地郵政服務鄉村振興的經驗和碩果,讓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,一邊跟随采訪,一邊記錄着所見所聞。以最快的速度、最真實的鏡頭分享“郵政村”的幸福生活,對我來說不再是目标而是變成了期盼。 

          這一年,我第一次來到中國郵政報社交流學習、跟班采訪。在這裡,我遇到了很多專業、敬業的新聞人。幫我精心潤色文字、修改稿件的編輯老師,手把手教我取景拍照、配樂剪輯的新媒體高手,向我傳授策劃經驗與采訪技巧的資深記者……在諸多新聞前輩的幫助和激勵下,以最快的速度成為專業的新聞人,對我來說不再是工作要求而是變成了渴望。 

          這一年,我第一次帶隊去基層采訪,深刻體會到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。基層郵政在服務鄉村振興、建設三級物流體系、搭建“智慧+”場景、履行普遍服務等諸多方面紮實有力的工作,在基層湧現出的見義勇為、為烈士義務尋親的好人好事……值得挖掘和宣傳的選題線索數不勝數。采寫更鮮活、更深入的新聞報道,對我來說不再是工作而是變成了熱愛。 

          這一年,我經曆了新聞宣傳工作的諸多“第一次”,有很多精彩故事還沒來得及展現,或許是我的“四力”還有不足。而采訪、學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,都彙成了一條暖流滋潤着我的心田。每每分享到那些新聞前輩敬業與奉獻的精神、專業與執着的素養,我都會深受感動。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郵政記者,不知不覺成了我最大的願望。

        新欧美三级经典在线观看_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_成视人a免费观看 视频_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